北极狐:雪原中的可爱生存者

发表时间: 2022-06-23 09:40

芬兰人有这么一个传说:每到夜晚,北部山脉上就会出现不停奔走的白色北极狐,它用自己的大尾巴与岩石相撞,并迸发出明亮美丽的火光,接着,它将火焰和地上的雪晶一同甩向天空,最终把夜晚点亮。人们把这种绚烂多彩的光称为“Revontulet”,意为“狐狸之火”,它还有一个正式名字——“极光”

北极狐,又叫白狐、雪狐、极狐,广泛分布于加拿大、芬兰、格陵兰、冰岛等地。又厚又暖和的白色皮毛是它的特征,又大又蓬松的尾巴更增加了它几分可爱。但在严峻残酷的冰原地区,仅靠长得乖巧是活不下去的,为此,北极狐还悟到了不少生存之道。

北极狐的饮食之道

北极狐比较喜欢吃像旅鼠、北极兔、鱼这类容易抓到的小动物。有时也会悄悄跟随狼群、北极熊等食肉动物,蹭他们吃剩下的饭,如果食物实在匮乏,北极狐还会吃他们拉出来的粑粑。

为了更好地尾随那些食肉强者,北极狐给自己的脚裹上一层厚厚的毛皮,就像雪地靴一样,在雪中行走静若无声,配合白花花的外套,只要北极狐稍微怂一点,窝在雪地上,那些肉食者就很难发现他们。

北极狐还会根据捕猎地的生物种类更换自己的主食,如果当地狐猴比较多,那么它们就会选择以吃狐猴为主。而到了候鸟繁衍地带,鸟类和他们的蛋就是北极狐重要的食物来源。

北极狐喜欢通过储存鸟蛋来抵御食物匮乏时期,因为它们存储时间长,获取方式也比较简单,对鸟蛋的同位素分析曾表明,即使存储一年以上,这些鸟蛋也依然能够食用。一只比较健康的北极狐能以每小时3到7个的速度获得鹅蛋(这些蛋通常来自加拿大大雪鹅),其中约有90%会被储存下来,以备日后使用。

当然,仅仅依靠鸟蛋还是不够过冬的,所以北极狐还有着第二手准备——脂肪。北极狐会在秋季储备大量脂肪,这段时间里,它们的体重会增加50%左右。这些脂肪通常积聚在皮下和内脏部位,能够储存大约14740千焦能量。在冬季,一只平均体重(7斤左右)的北极狐每天需要消耗471千焦能量才能存活。也就是说,在没有存粮的情况下,脂肪中的这些能量最多可以供它们消耗一个月左右。

北极狐的保暖之道

对于恒温动物来说,在极地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保持体温。为了忍受高达90度的温差(环境温度-50℃,北极狐体温38℃),减少热量散失,北极狐缩短了自己的耳、吻、首等突出的部分,全身仅有22%的体表面积容易散热,而它的竞争对手——赤狐,其易散热的体表面积比例约为33%。

如果食物匮乏、环境温度又太低,北极狐会紧紧地蜷缩起来,将最容易散失热量的腿部和头部藏在身体和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中,直到它感知到附近有猎物出现为止。

当北极狐重新起身,并踏足在雪地上时,它的四只小脚又会重新接触冰冷的地面,这时,北极狐会开启另一种调节体温的办法——逆流热交换。简单来说就是,动脉血液在流到脚部之前,其热量会向附近温度较低的静脉传递,因此,北极狐能够将脚的温度保持在冰点(-1℃)以上,既不会失去灵活性,也不会被冻伤。另外,北极狐的脚部还有着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它们会选择性地收缩这些血管,从而节省能量,并减少热量损失。

北极狐的“毛脚”(也可能是毛手)

北极狐的捕猎之道

为了寻找更多食物,北极狐领悟到长途迁徙的本领。2019年7月,挪威极地研究所在一位一岁雌北极狐身上安装了GPS跟踪装置,结果发现。这只小狐狸在21天内从群岛穿过极地冰层到达格陵兰岛,行程长达1512公里。随后,她前往加拿大北部的埃尔斯米尔岛,直到GPS跟踪器停止工作之前(76天内),她总共完成了3506公里的行程,平均每天跋涉46公里,最多的一天甚至跑了155公里!

除了惊人的耐力以外,北极狐的听力和嗅觉也很灵敏。它们能够轻易地察觉到旅鼠在十多厘米厚的雪下挖洞的声音。它们还能嗅到40公里内,北极熊吃剩的尸体的腐臭,它们也会利用这种嗅觉跟踪北极熊。

此外,北极狐还会通过改变自己皮毛的颜色来适应不同环境。生活在内陆冰原的北极狐以白色为主,用于隐藏在雪地中;生活在海岸附近的北极狐则以浅灰蓝色居多,这样就能与悬崖、岩石融为一体。

北极狐的治家之道

北极狐通常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不过如果家族成员太多,也难免会有滥交行为出现。北极狐的交配时间通常在4月和5月,一胎通常会出生5到12个幼崽。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一位狐狸妈妈最多可以生出25只小狐狸(目前已知)。

出生后的小北极狐会被安置在错综复杂的地下巢穴里,这些巢穴通常都是由先代狐狸打造的,一些比较老的巢穴甚至有着三百多年历史,陪伴了几十上百代北极狐的成长。它们大多地势较高、不易受霜冻影响,且四通八达,有时,巢穴的覆盖面积能够高达一千多平方米

如果想要新建一个巢穴,那么北极狐就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是不是容易进出、出口数量尽可能多、洞口是不是会被冰雪掩埋、是否容易挖掘、洞口是不是朝向太阳……等等等等。北极狐非常喜欢大型迷宫状巢穴,这样能够更方便地躲避捕食者,如果附近还有红狐这种对头存在,巢穴还会被建在崎岖位置,以便为幼崽提供更多保护。如果北极狐找到了红狐遗留的旧巢穴,它们也会毫不犹豫,直接强占人家的旧房子,不用白不用嘛。

尽管如此,想要把一窝孩子全养活还是很困难的,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孩子间的优胜劣汰是常事,比较弱的幼崽常常会被强壮的幼崽吃掉,或者被父母抛弃。活下来的幼崽们会在成长9个月后成年,并在不断地游牧、狩猎中,迎来下一个交配循环。

数量不断减少的北极狐

虽然野生北极狐数量较多(约几十万),但从2010年开始,北极狐的数量就在不断下降,其中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人为捕杀等因素。越来越温暖的天气,不仅使雪地范围减少,还让北极狐依赖的两位重要伙伴——旅鼠和北极熊——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另外,它的竞争对手赤狐,也因狼群数量减少(由于人类狩猎)而开始兴风作浪,这导致北极狐的竞争压力更加严重。不过,一些学者认为,北极狐可能会将自己的栖息地逐渐转到森林地区,至于它们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环境变化,我们无从知晓。


参考:

National Geographic,《Arctic Fox》

Guide to Iceland,《The Arctic Fox | A Tale of Iceland's Only Native Mammal》

科学网,《你妈非逼你穿秋裤时,极地动物却在雪地里打赤脚,难道不冷吗?》

Treehugger,《Arctic Fox: Perfectly Adapted to Frigid Environment, but What's Next?》

Wikipedia,Arctic F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