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钓鱼高手质疑鱼竿评测的混乱现象,谁对谁错?

发表时间: 2022-12-02 22:37

两位钓鱼高手质疑鱼竿评测的混乱现象,谁对谁错?

近期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鱼竿测评一事,引发钓鱼圈两位“钓王”的接连抨击,著名钓王邓刚和蔡建分别针对一些鱼竿测评行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首先是钓王邓刚,对一位鱼竿测评者的言论甚为不满,他气冲冲地说:“这些人(指测评者)啥也不懂,就在那测啊测的……”

邓刚抨击测评者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邓刚如此恼怒?原来,一位鱼竿测评者在被网友问及天元的某款鱼竿能不能用来钓鲫鱼时,他直接回复称:不要买,那是大物竿,钓鲫鱼不合适……

这句话传到邓刚的耳朵里,直接惹怒了钓王。在邓刚看来,鱼竿测评人完全是在带节奏(不排除测评人有这样的目的),因为他认为天元的这款竿子并不是只能用来钓大鱼,而是大鱼、小鱼兼顾的综合竿,测评人完全没有了解就妄下结论,确实有诱导垂钓者的企图。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测评者之所以被抨击,是因为影响到了天元鱼竿的销售,毕竟邓刚本人就是从事渔具行业的,测评者针对的又是天元的产品,这难免会引起邓刚的不满。

在邓刚之后,另一位垂钓界的“钓王”——蔡建,也对一些鱼竿测评者的行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对一些使用纯机械手段来评测鱼竿拉力值、钓重,从而判断一支鱼竿性能的行为,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网上这些测鱼竿的人也是,你把杆子架在那里死顶,直到顶断为止,那还要钓鱼人干嘛?大鱼发力的时候,我们要跟着让一下,你在那把一支鲫鱼竿顶断,怎么不去顶断钓鲟鱼的大物竿……测个鬼……”蔡建情绪激动,质疑测评者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一支鱼竿的性能。因为此类评测,完全是把人的因素给抛到一边了。

如果说邓刚的说法可能存在“护犊子”的嫌疑,那么蔡建本人并没有从事鱼竿制造行业,他为何也来质疑鱼竿测评行为?连续遭到两位“钓王”的抨击,鱼竿测评到底靠不靠谱呢?

对于这个问题,究竟孰对孰错?编者认为钓鱼人需要用辩证的目光去看待。

网络上的一些鱼竿评测方法,大多只是测出了鱼竿的重量、外观细节、做工以及顶钓值等极限承受能力。在这些性能参数中,鱼竿的极限拉力值,更是备受垂钓者的瞩目,很多钓鱼人也将这一参数视为判断鱼竿好坏的重要标准。

对于这种观点以及评测方式,编者认为确实有些过于片面。难道顶钓值高、拉不断的竿子就一定是好竿子吗?这能不能代表大家在实际垂钓过程中的感受?在垂钓过程中,鱼线的长短、抛竿的时候是否抛满、遛鱼的手法以及大鱼发力的程度等因素,都是对鱼竿耐力极限的考验,而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鱼竿在此过程中的受力变化并不是一个线性值。

对于机械设备测出来的鱼竿拉力极限值,编者认为它只能作为一项参考数据,并不是拉力值高就一定好,关键还是要看垂钓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感受,以及鱼竿在实际垂钓时的表现。

网络上的一些测评者,往往会拿着一些死板的数据去说事,或者压根是为了带货,而凭空去捏造一些使用感受来误导垂钓者。这样的鱼竿测评,不但可能会把钓鱼人带偏,甚至鱼竿厂商为了迎合垂钓者,也可能会在拉力值上做一些手脚,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设计。

长此以往,这样的片面测评真有可能会带偏整个鱼竿行业。编者认为,鱼竿测评者更应该去做一些实战测评,把一支鱼竿的综合表现呈现给垂钓者,而不是空口白牙或者仅仅依靠几项数据就去给某款竿子下结论。

鱼竿测评——网络图片

当然,对于鱼竿测评行为,编者也并不是完全持否定态度。毕竟鱼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感受是很难通过数据呈现出来的,测评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数据往往只是一个参考,如果测评者自己不去亲自试用,或者压根就不是专业的钓鱼人,仅仅靠几项数据就在那说三道四,这样的测评无疑是片面的、局限的甚至有“带节奏”的嫌疑。

任何事情一旦和利益挂钩,就有可能会夹带私货,鱼竿测评同样也是如此。在遭到钓鱼圈两位“钓王”的抨击之后,鱼竿评测者确实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如何测评才能全面反映垂钓者的真实感受,这可能也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方向。

总之,广大垂钓者不应被评测数据带偏,也不要为了追求极端性能而去选择垂钓装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同时,编者也希望网络上鱼竿测评者,能够少一些片面、多一些实践,更加客观地去传达自己的使用感受,大家都是钓鱼人,就不要再去互相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