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华州瑰宝,风光无限的传说之地

发表时间: 2023-12-08 08:04

大明镇:华州瑰宝,风光无限的传说之地

传说巨丰风光无限的大明镇

作者:《话说高塘塬》主编 秦三民


大明镇地处华州区西南台塬东部,镇政府驻地大明街距华州城区19公里,镇辖两个社区、16个村,有200个村民小组,3.46万人,境内总面积172平方公里,有耕地54万亩。

大明风光 秦岭海浪摄

“风光无限大明镇,文化魅力醉客人”,这是对大明镇最生动恰当的写照。唐代曾在此地建有太平寺,设有太平里,太平寺后来改名为“大明寺”。相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四子朱慈炤潜逃至大明寺,又在马场村兴起十里练兵场。

在马场正西小塬畔安营扎赛,又留下了今天的“方寨村”地名。朱慈炤与清军交战屡屡失利,自感反清复明无望,与清求和。康熙帝以宽容为怀,便允明皇四子自保于高塘塬区,限其北不扰“官道”,南不越草链,东不过马峪河,西不出崇凝塬。在此范围内可执明旗、行明礼、着明服不允许称帝,以让其度余生而后自灭。然而余孽残存,难免暗中滋事,后被清廷发觉遭剿,寺院被烧、顽僧被杀,明皇四子潜蕴空山后山自决,并于石壁留题“生不为清民,死不沾清土”。后有僧人遵其遗愿,将其尸骨收棺,用铁索悬葬于地宫,并砌砖塔于蕴空禅院西南角。这便出现了清朝罕见的“自保”特区,在大明镇至今流传下这样一首民谣:“天也奇、地也奇,大清地飘有大明旗;说也怪、看也怪,塔下砌地宫,尸棺悬空中”。

蕴空悬棺 秦岭海浪摄

大明镇境内风光无限,尤以南山为最。这里有秦岭东段最高的草链岭海拔2646米,比以“险峻”闻名于天下的西岳华山还要高出近500米。千峰独尊,有与日对话、与天共语之态。岭头东西横亘,连绵数里。坡面散落着几近白玉的石堆,恰如山梁上巧贴着的印花。方圆一里多凹陷的岭槽里,树木灌丛全无,只有一窝连着一窝的羊胡衰草,铺陈成一大片漂亮的高山草甸。草甸周围松林、冬青环立。槟榔般的小松球和绿油闪亮的针叶讨人爱怜。户外爬山涉水的“驴友”们常登此观光旅游,一览众山小,将关中东部胜景尽揽眼底,令人浮想联翩、乐而忘返。

依岭蜿蜒向北的桥峪,素有“七十里峪道八十个潭,九十个湾弯赛江南”的美誉。整个峪道的峰峦坡谷恰似绿毯铺就,各种乔木、灌木、花草和蕨类等植物生长茂盛。高山区风化层瘠薄,灌木居多,低山区风化层厚实,松杨榆槐和各种硬杂木类,顽强的生长在巨石之间,错落有致,富有层次。脉络般的千百条山谷,泉水淙淙、溪流哗哗,陡处急促,浪花四溅,缓处舒展,清澈见底。形状各异、五彩纷呈的鹅卵石在水底随着水波闪动,这石静影动、变幻莫测的光影别有趣味。溪潭周边水草苔藓遍布,其倒影让水显得更加碧绿清秀,这里的一切方能让人领略体味到山清水秀字词中的真正情趣。

桥峪峪道 秦岭海浪摄


桥峪不仅山水俊秀壮丽,更有人文故事繁多,文化魅力醉人。这里曾是“古秦楚道”的重要交通线,现留有八处比较明显的古道,石孔88处,诉说着古代秦楚人贸易与往来的历史,也印记下楚汉战争和李自成与明军转战的硝烟,有神奇传说的“灯盏窝”,有陈半仙圆寂的三岔坪,有天然生成的“天子桥”,有神话传说遗留下酷似大鲵的“石鱼”,有刘海戏蟾的凉水泉,有传说周幽王斩龙的大北石,有二郎担山的遗恨石孔,更有东汉名臣王乔隐居的毛疙瘩山……这一出出、一幕幕让游人在观赏景物中体味那众多人文故事的无穷文化魅力。

桥峪口曾是唐代朝廷大臣主持修建著名水利工程“利俗渠”的水源地。这里曾发掘到的一块残碑记述着秦家堡一名姚姓贤人,曾带领附近十里八乡百姓修渠引桥峪水灌田的善举,他的后人守护着渠道,留下了当今的“姚河村”。上世纪七十年代,省市县三级举全华县人力物力,修建了可容854万方水的人工湖“桥峪水库”,雄伟的石砌土坝将婆婆山和清明山连接在一起,走进东川口,“桥峪水库”四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成为一座记述华县水利工程建设壮举的历史性丰碑。

桥峪水库 王刚摄

桥峪水库东侧的“婆婆山”,山下曾修建有古老的“地母寺”,村子叫着“地母寺村”。相传远古黄帝时代,这里曾是以崇拜红鱼为图腾、被称之为彤鱼氏部落的居住地,首领彤鱼氏被称着“地母婆婆”,黄帝巡游中与她结缘,她成了黄帝第三位妻室。她死后,山叫着“婆婆山”,她埋葬地所修的祀庙称为“白庙”(在今马场村二组),高塘塬被称为“彤塬”地。

桥峪水库西侧的清明山,有倒影观水的“玉簪峰”,有神话传说的“瑶姬娘娘洞”,“观音堂”,“北极圣宫”,“无量祖师殿”、“八仙观”、“王圣庙”、“天泉”。“王圣人观棋清明山”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这里曾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古建筑群,山上庙宇的白粉墙和巨大古树,高塘三川五乡的人都能看到,这便留下了“清明晚照映三川”的胜景。

清明山西连着蕴空山,这里漫山遍野的翠柏郁郁葱葱。相传南北朝时南宋国高僧“云禅子”从灵山雷音寺取回真经,乘“丹顶金风”回东土弘法,眼见此山葱茏花香、名山胜水,丹顶金风便降落此地,羽化青柏遍山坡,身入山岭化土石。所以蕴空山的土中全是“料姜石”,山体牢固既不塌、又不滑坡,见水快渗、雨后不泞。满山柏林苍翠,浓荫满坡。山风起时,柏涛阵阵。这种情景在周围山中尤为独特。蕴空山最初为“云寂寺”,北宋时又有“空空”法师,重修“蕴空山寺院,从佛教“心经”中取名改“云寂寺”为“蕴空禅院”。明末清初,又传说有“普乾师驯虎”、“普乾师祈雨”、“吕洞宾赠杖”、“何仙姑散子”等。

蕴空禅院 想飞的仲山摄

蕴空山下一段宋秋花和唐牛娃淳朴的爱情传说,演变出“秋花沟”和“唐家壕”两个小村的名称;李峪河发洪改道后留下了“方胡磊”和“中河村”两个村名;唐利俗渠的修建衍生出“水渠村”和“鱼池村”两个村名。一串串民间故事,留下了千古人文印记。

大明镇东南方的马峪深处,有座千年古寺“天龙寺”,这是唐朝修建的皇家寺院。据当地老人讲,天龙寺直至解放前依旧保存完好,香火很旺。当今残存的一块碑刻有“天龙”字样和“十方法界共庆碑”的碑文,从中仍然能看到天龙寺往日的辉煌。

“天龙寺”遗迹 关中百姓摄

大明镇南有幽谷青山、北有大川清泉。全镇18个村中有大小泉眼35处,淙淙泉水常年不竭。群泉中以白泉、龙泉和崔马泉最为有名。相传远古时,天上一匹白马游离到人间,幻化成人形,在人间为非作歹,扰乱百姓日夜不宁。后被玉皇大帝知道,被擒拿惩罚打入地中,白龙马自知罪有应得而哭泣不止,流下两行眼泪化作“白泉”和“马泉”赔罪人世。又传当年赵玄郎(即宋太祖赵匡胤)游高塘进东川与蟒蛇打斗中,蟒蛇钻洞,玄郎扯尾竟得“盘龙”紫金宝棍,成就了建立大宋之伟业,此洞泌涌清泉,人称“龙泉”。大宋建国后,宋太祖命人在此修筑了“龙泉庙”,此地也得名龙泉至今。

大明两川百年来竹林连绵几十里,姚河、水渠、白泉、龙湾、兴国、崔马、三义、龙泉、王崖、唐安、岳家等地竹林沿路绕村,竹叶沙沙、鸟语阵阵、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当地群众就地取材,竹编技艺源远流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因过度砍伐而萎缩,改革开发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又日渐恢复得以保护和发展,新兴建23公里的青竹长廊为全域景区建设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明镇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秦腔演唱、皮影戏、木偶表演、鼓乐及字画艺术活动较为活跃。毛家沟、兴国、渔池、唐安、杜湾、赵家等村都有春节和夏收后演唱秦腔戏的传统习惯,自行排练、搭台演唱。赵家、颜塬、吕塬、三义、龙湾、上堡等村都有皮影演唱艺人,自组戏班为婚丧、祝寿、喜庆等活动出演。特别是大明镇肘木偶剧团的王育周经常活跃在各地演出,久演不衰,深受群众欢迎。毛家沟村曾成立民间剧团,排演大型本戏,除在塬区巡演,还曾到华县各地演出,受到各地群众欢迎与好评。

大明镇肘木偶剧团 网友供

当今的大明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以渭华“后花园、宜居地、休闲区”为发展定位。紧扣“干杂果大镇、人文宜居佳镇、生态旅游名镇、文明新风新镇”为目标。立足人文、生态、交通三大优势,着力打造成集产业、养生、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名镇。


原文来源:《话说高塘塬》主编 秦三民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