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上不了岸?试试这5种打窝方法,让你的鱼饵发挥最大效果!

发表时间: 2021-05-02 17:24

鱼上不了岸?试试这5种打窝方法,让你的鱼饵发挥最大效果!

钓鱼大师们曾说过:钓鱼不打窝,钓得也不多!还说过:要想鱼上岸,就要拿粮食换!其实不管顺口溜如何换着法子说,其背后所要表达的一个经验道理就是钓鱼是需要打窝的。有的钓友会说,有鱼怎么钓都行,也不一定需要打窝,但是基于现实的鱼情,很多地方的资源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能钓到一条上两的鲫鱼或者上斤的鲤鱼都激动万分。所以如果能在打窝环节做好准备,那么后续鱼进窝和上钩就水到渠成了。


1,根据窝量大小打窝

正常情况下,钓鲫鱼的时候,我们可能随便撒两把酒米,坐一会等着发窝就可以下竿了。但是在鱼少的情况下,或者想钓个体稍大的鱼的时候,就要适当在窝量的使用上,下一点功夫。而窝量的多少也是和作钓水域,鱼种等有密切关系的。

作钓水域面积大,水又比较深的情况下,是需要多打一点窝料的,因为水广鱼稀的情况下,鱼类是通过气味来感知食物的存在,以及定位食物的位置。窝量大的话,能持续大量地将窝料味道散发出去,也传播得越远,相反水域面积小,水浅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少打一点。

2,根据作钓频率来打窝

这里的频率是指抛竿的频率,我们正常情况下都是使用台钓来作钓,如果抛竿频率低,比如使用玉米守鲤鱼,那么打窝就要一次性全部打进窝点。如果是在钓草鱼,翘嘴或者有养殖经历的对象鱼时,就可以将打窝频率提高一点,隔几分钟打几粒玉米或者颗粒窝料都是可以的。


主要就是考虑你在打窝的时候,从窝料落水的声音,下沉时的动作轨迹,以及窝料的气味,能否对鱼类造成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正常情况下,野生的对象鱼是不愿意被声音和突然运动的物体惊到的,所以野钓鲤鱼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打窝,而诸如草鱼或者翘嘴等中上层鱼类,喜欢吃下落的物体,所以就要经常打频率。

3,根据时间来打窝

这里的时间是指打窝和发窝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打隔夜窝要比现钓现打窝效果要好一点,也就是说打窝早发窝也就早,不需要去刻意等。


而发窝的时间,也是受季节变化影响的,就是温度对窝量的影响,同样一处水域,夏季的时候温度高,那么发窝所需的时间就短,此时不宜过量打窝,否则窝料吃不完容易腐烂变质,导致死窝。而在冬季水温低的时候,可以稍微多打一点窝料,也利于窝料味道的持续传播诱鱼。一般情况下,冬季打窝后需要至少2个小时才能发窝,而夏季可能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发窝。

4,根据钓法来打窝

这也是一种思路,不同的环境下是有对应的适合的钓法,水草较多的地方就不适合台钓,传统钓对于障碍物多的地方适应能力更强。


那么在钓草洞的时候,就要做到多处打窝,每处窝料不宜过多,因为以鲫鱼为对象鱼的时候它们的食量本来就不大,之所以多处打窝就是要进行走钓。而在使用台钓法钓底的时候,尤其是守钓大鱼的时候就要加大窝量,打重窝;但是在使用飞铅钓法钓翘嘴的时候,就可以边钓边打窝,让窝点一直有食物下落,形成立体的诱鱼区,使翘嘴形成抢食的状态就好钓了。

5,根据缘分来打窝

为什么说根据缘分呢?因为这样的鱼窝一般都不怎么好找,如果遇到了就是你和鱼的缘分到了,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你刚好看到鱼在水面上觅食,你的机会不就来了么。比如:在秋季的时候,构树下会经常掉落构果,那么水里的鱼就会经常在树底下觅食,你发现了就是爆护的机会。此时可以从树上摘一点果子撒在水面上,然后挂上果子作钓,一定有意外的惊喜,诸如此类的还有草鱼聚集的水草周围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打窝方法


对于上述的现象,我们也可以人为地进行模拟,就是用鱼类经常看到或者尝到的东西来打窝,以降低鱼的警惕性,这样钓起来就非常简单了。比如:使用青草捆石头打窝去钓草鱼,或者是将窝料和水边的泥巴和在一起打窝,去钓鲤鱼,但这些泥土却不同于水底的泥土,因为对鲤鱼来说是一种新鲜的泥土,加上土里有食物,既能降低它们的警惕性,又能引起它们觅食的兴趣,一举两得。


最后总结

钓鱼是需要打窝的,不打窝的钓鱼人有点像“耍流氓”,当然路亚的钓友由于对象鱼属于掠食性鱼类,一般都是空手套白狼,但是随着资源的减少,很多路亚钓友也不得不使用泥鳅打窝,但“泥鳅党”却一直不受待见。总之,正常钓鱼是需要考虑窝量大小,作钓频率,打窝和发窝的时间,不同细分钓法的使用,以及一些偶然因素来决定如何打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