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河南农民意外捕获一只价值18亿的乌龟

发表时间: 2023-07-19 20:0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蓝雨

编辑|S

2003年某天,河南洛阳一位大爷像往常一样在河边垂钓,然而他一连钓了几个小时,却没有一条鱼儿上钩。

正当他打算收竿回家时,忽然感觉到鱼竿重重地抖动了一下,他以为钓到了一条大鱼,立马铆足了劲儿将其拉到岸边。

但拉上来一看,却发现自己钓上来的竟然是一只“铁乌龟”。

这只乌龟上身上插了四支箭,看上去造型很是奇特,老农便把这只乌龟带回了家。

几年之后,老农把它送到了某档鉴宝节目上碰碰运气,不料鉴宝专家竟然说:“它价值18亿......”

这只乌龟究竟是何来历?它凭什么价值18亿?先来看看它是如何“出水”的!

(钓鱼)

大爷在河里钓出“铁乌龟”

2003年某个夏日的午后,张大爷在家闲得实在无聊,便提着钓鱼工具准备到河边去垂钓。

钓鱼是张大爷保持了十多年的爱好,尽管烈日当头,他被晒得汗流浃背,但他还是在岸边找个地方坐下了。

有意思的是,张大爷虽然有着多年的钓鱼经验,但他的技术却不怎么样,这次一连等了几个小时都没等到一条鱼儿上钩。

张大爷一边擦汗一边望向头顶的烈日,因为害怕中暑,他便打算早点收竿回家。

然而正当他准备起身时,却忽然感觉到鱼竿重重地颤了一下,根据以往钓鱼的经验,他感觉好像有鱼儿上钩了!

于是他立马站起来手忙脚乱地调整动作,慢慢将鱼竿往岸边收,打算把这条大鱼“遛”到自己身边。

(拉鱼竿)

然而等他把鱼竿渐渐拉近后,却并没有感觉到“鱼”在挣扎。

“唔,又勾到垃圾了,害得我瞎激动一场......”张大爷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继续拉鱼线。

等到那个东西被拉上来后,他拨开上面覆盖的水草和树杈,发现这黑不溜秋的东西竟然是一只“铁乌龟”。

不过这只乌龟看上去造型有点奇怪,因为它的龟壳上插着四只短箭,好像正在受刑。

张大爷素来喜欢收集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于是便把这只乌龟放在自己的钓鱼桶里带回了家。

(青铜鼋)

放入家里被遗忘

到家之后,张大爷一头扎进厨房,打开水龙头就开始刷洗这只乌龟。

当时老伴儿正在做饭,看到张大爷又带回来一个脏兮兮的东西,便没好气地埋怨道:

“又把这些鬼玩意儿带回家,真是占地方......”

张大爷没有吭气,而是继续埋头仔细地清洗乌龟,清洗完毕后原本灰头土脸的乌龟瞬间焕然一新,看上去工艺很精湛。

老伴儿瞥了一眼,继续嘟囔着放家里占地方,让张大爷找个废品回收站拿去卖了。

“妇人之见!这东西是从河里钓出来的,搞不好是什么宝贝呢!”

张大爷白了老伴儿一眼,随后小心翼翼地把乌龟装进一个盒子里收起来了。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只乌龟就被束之高阁了,张大爷和老伴儿也渐渐忘记了它。

(鉴宝节目)

有一天,张大爷和老伴儿吃完饭在家看电视,无意间翻到了一档鉴宝节目,感觉很有意思。

节目上很多嘉宾家里祖传的老物件儿看上去平平无奇,但鉴定专家却声称它们是很珍贵的文物,价值不菲。

大爷一边看一边嘀咕,要是他们老张家也祖传个什么老物件儿下来,他也能扬眉吐气一番了!

“老头子,你几年前不是捡回来一个铁乌龟嘛,要不你也把它送到节目上去试试,哈哈......”

老伴儿听到张大爷的嘀咕声,半开玩笑地调侃道。

正说着,张大爷忽然想起,自己钓出来的那只乌龟的确像个老物件,于是他便打算把那只乌龟也送到节目上去碰碰运气。

(青铜鼋)

然而多年过去,张大爷早都忘了这东西被自己放在哪里了。

好在老伴儿帮着他翻箱倒柜寻找,终于在一堆杂物里翻出了那只乌龟,它正安详地躺在盒子里,一点都没有损坏。

原来是珍贵的青铜鼋

这次大爷才仔细地端详这只乌龟,他发现它的造型很奇特,看上去比一般的乌龟要更凶猛。

这时张大爷隐隐感觉到,可能自己真的得了个宝贝,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果真报名了那档鉴宝节目。

节目开播后,张大爷激动地抱着他的乌龟走上了舞台,将它展示给在场的鉴宝专家们,并且讲述了自己捡到这只乌龟的过程。

起初专家们表现得很平静,似乎并不相信这样一只造型怪异的乌龟会是宝物。

(青铜鼋)

但他们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后,其中一位专家忽然惊呼:

“这真是你钓上来的?它不是乌龟,而是一只青铜‘鼋’!”

“我估计它价值18亿......”

张大爷瞬间惊呆了,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场观众的尖叫声让他意识到,自己捡来的这个“铁疙瘩”真的是个宝贝!

虽然确认了它的确是宝贝,但张大爷还不信这玩意儿能比黄金还贵,能值18亿。

他再次仔细端详这只青铜鼋,发现他正作爬行状,头微微伸出来,四只脚露在外面。

它的尾巴偏向左边,背甲和左边肩部嵌入了4支短箭,背上还刻着4行铭文,一共有33个字。

张大爷文化程度不高,这些字他一个也认不得,更不知自己捡回来的这个宝贝到底有何珍贵之处。

(青铜鼋)

后来经过专家的研究考证,这只青铜鼋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

“鼋”是一种鳖,它是鳖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性情十分凶悍。

成年后的“鼋”体重高达50~100kg,也有非常巨大的“鼋”体重超过100kg。

在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鼋”是大力神的象征,能够轻松负担几百上千斤的重物。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有这样一个桥段:唐僧师徒四人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路过一条又宽又深的通天河。

通天河河水湍急、暗流涌动,师徒四人无法过去,就连孙悟空都急得直跺脚。

正当几人焦急之际,一只大鼋突然从水中窜出来,驮着师徒几人和白龙马轻轻松松地渡过了通天河。

既然鼋如此强悍是如此强悍的动物,而张大爷的这只青铜鼋,身上又插着四支短箭,那么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青铜鼋背后的故事

据专家解读,这只青铜鼋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而它之所以身中四箭,是跟商朝的射礼有关。

射礼是商朝一种礼制活动,参加射礼的都是一些身强力壮、武艺精湛的佼佼者。

除了王公大臣、青年才俊,商纣王也会参与其中,借此机会来展示自己的勇猛与威严。

在很多影视剧中,大家看到的商纣王是个荒淫无度、庸碌无为的君王,其实这并不符合史实。

根据《史记》记载,商纣王帝辛其实是个思维敏捷、力大威猛的人。

在某一次射礼中,商纣王打算好好展示一下自己英武霸气的一面,于是便带着王公大臣相聚在洹水河畔。

一般人在这里大多会将平常的鱼、鳖、飞鸟作为射击猎物,但商纣王却觉得这些小动物无法展示自己的勇猛。

于是他选中了性情凶猛、实力强悍的鼋作为射击目标。

只见纣王一手执弓一手执箭,拉弓的瞬间精准射中了水里的鼋,随后旁边的作册“般”紧随纣王其后射击,连发三箭全部命中。

作册“般”是商朝的一位史官,商纣王沽名钓誉,非常在意史官们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能在史官的笔下名留青史。

所以这次射礼,商纣王特意带上了这名史官,并让他跟自己一起射击大鼋。

最终那只大鼋伤势过重,成为了纣王的囊中之物。

众人把大鼋抬到商纣王面前后,他大喜过望,当即将其赏赐给了史官“般”。

射礼过后作册般反复琢磨,当日在场的达官贵人很多,商纣王为何将这个珍贵的猎物赏给自己呢?他最后断定,商纣王是想让自己好好记叙这次射礼。

于是他为了迎合商纣王,便找来工匠让他们以这只巨鼋为原型,铸造了一只缩小版的青铜鼋。

工匠铸造完成后,作册“般”又发挥所长,在这只青铜鼋上留下了33个字的铭文,来记叙这次射礼,讴歌商纣王的帝王气势。

而正是这些短短的铭文,既见证了商朝发展的历史,也让这只青铜鼋价值飙升,所以专家才会估值18亿。

决定无偿捐赠给国家

鉴定完毕后,所有人都羡慕张大爷马上就要发财了,纷纷劝他尽快将这个宝贝卖掉。

一些亲朋好友得知了张大爷家里有这个宝贝,都争先恐后地到他家里一睹为快。

起初,张大爷还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发现这只青铜鼋的过程,以及它背后的历史故事。

但讲的次数多了张大爷渐渐烦了,他的生活作息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妥善处理这个宝贝。

恰逢当时国家博物馆为了丰富馆藏,给观众更好的鉴赏体验,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

张大爷看到有关公告后,立马找到了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询问捐献文物的相关政策。

(青铜鼋)

工作人员告诉张大爷,由于他收藏的“商作册般青铜鼋”非常珍贵,见证了商朝的历史文化,如果能收进国家博物馆是非常有意义的。

要是张大爷愿意无偿捐献这只青铜鼋,文物局可以帮他申请一笔奖金。

在张大爷的认知里,山川河流都是属于国家的,在国家的河里钓出了珍贵文物,自然也应该上交给国家。

再者说,即便他想私自占有文物,将其售卖套现,那可是违法犯罪的事,他可不想晚节不保!

所以他决定还是把这只青铜鼋捐给国家,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鉴赏它。

最终,这只青铜鼋走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向人们“讲述”了商纣王射礼的故事。

而张大爷垂钓钓出青铜鼋的趣事,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此外,他还获得物质奖励和荣誉证书,可谓“里子面子”都有了!

结语

文物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承载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进步。

而文物之所以珍贵,贵在它向广大人民群众诉说祖先的故事,贵在它背后蕴藏的文化积淀。

正如张大爷所说,山川河流归国有,文物应当归国家。

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物在个人手里就是不值钱的废铜烂铁,而在博物馆里就是价值不菲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