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兔螺:一种独特的观赏螺

发表时间: 2019-06-30 19:50

橙兔螺:一种独特的观赏螺

 橙兔螺

橙兔螺(金桔兔螺),学名为Tylomelania zemis ,英文名为Orange Rabbit Snail ,是Tylomelania 属的大型蜷螺,因其外形长得像兔子非常可爱,因而也被称之为兔螺。对水质酸碱性的要求大概在PH值7.2~8.6之间,对水体硬度的要求大概在5~10dkh ,其对水体温度的要求大概在18~35℃,过低的温度不适合其生长。一般情况手慢大约2~3年,健康橙兔螺的寿命至少在5年以上,成年的体型大约在6-8厘米。橙兔螺对食物没有严格要求,所食范围较杂,包括藻类沉底饲料等;也会吃腐烂植物以及某些水草的嫩芽。金桔兔螺(Tylomelania zemis)拥有令人喜爱且很奇特的颜色,这种橙色的蜗牛是在苏拉威西的婆娑湖(Lake Poso)中采集到的,它需要较高的水温。

中文学名:苏拉威西橙兔螺

拉丁学名:Tylomelania zemis

别 称:金桔兔螺、橙兔螺

分布区域:印尼苏拉威西岛POSO(婆娑湖)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Gastropoda

目:中腹足目 Mesogastropoda

科:厚唇螺科(Pachychilidae)

属:Tylomelania

栖息环境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梦幻岛屿,除了各种鱼、虾类。还发现了兔螺属(Tylomelania)的蜷类,并在其栖息地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当我在研读那些有限的科学文献时发现,人们几乎没有对该属进行研究过,这无疑是给那些软体动物学家们开启了一处巨大的领域。

 橙兔螺

水族爱好者们也是在2007/2008年,当苏拉威西虾风靡全球的时候才知道这种蜗牛的存在。除了那些拥有奇特颜色的米虾(Caridina)外,那些拥有形状美丽的外壳和色彩迷人的软体部位的各种螺类,也一同戏剧化地进入了我们的水族箱之中。

关于这些虾需要高温、弱碱性和中等硬度等水质信息经过缓慢却稳定的传播之后,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这些来自于苏拉威西中部大湖的螺同样需要一个很温暖的环境。然而,正如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当中只有一部分是正确的,这些 Tylometania 属的蜷螺遍布于苏拉威西的大部分地区,它们不仅生活在高海拔的湖泊及河流中,同样也会生活在那些地势低洼的山谷和低地的大型河流中,所以说将它们一概而论是完全错误的。遗憾的是,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各种不同的生态型从外表上是很难辨别的,因此该如何介绍这些兔螺才能使人们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决定他们想要购买的品种以及知道如何照养它们。首先,我将会对这些迷人物种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基础的人工饲养方式做出解释,继而涵盖各个群落生境。

生活习性及养殖

橙兔螺属于厚唇螺科(Pachychilidae)。现代厚唇螺科的原始型态在古冈瓦讷(Gondwana)超大陆时期肯定就已经存在了,因为其现存的这些物种都栖息在它过去的那些地区(中、南美洲、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和澳洲)属于远古遗存生物。

橙兔螺相比满天星螺要活泼的多,更喜欢在水族箱中漫步;有时候也喜欢埋头于底砂之下,吃食底部的有机物碎屑活化底砂(和苏虾混养需注意,成体橙兔是蓝翔毕业的挖掘机。数量太多或许会影响小虾,建议使用橙兔宝宝或者满天星螺。)

橙兔螺只要保证其充足的饵料很快就会令其开始繁殖。不同于苏拉威西螺的其他品种,橙兔螺并不喜爱吃活的植物,它们会在玻璃、沉木、沙子、枯死的水草、鱼食残饵中寻觅食物。橙兔螺的食性比较杂,可用于水族箱除藻;橙兔螺是水草缸里很好的清洁工,也会进食一些螺旋藻类饲料、菠菜残叶、生菜类的食物以补充其钙质,也可以吃沉底饲料、水族箱中残渣、南瓜胡萝卜等。但是更爱荤腥食物。当出现沉底饲料及鱼虾尸体等会毫不犹豫的放下眼前的藻去吃美味的荤食。所以我们在饲养橙兔螺的时候应该多多注意保持饲料的多样性,橙兔螺就会健康的成长。

推荐高档沉底饲料+蔬菜等,当做水宠来精心饲养而不是作为工具生物。

水质及温度:定水的橙兔螺适应性相当之强,用除了氯气及自来水中有毒物质的自来水即可,或者使用RO水+赫根也完全没有问题。建议温度在25-26(可以繁殖的温度,并兼容部分品种冷水螺混养的温度)

繁殖

兔螺属(Tylomelania)属于厚唇螺科(Pachychilidae),它们的成员遍布于大型热带地区。“厚唇(thick- lipped)”(来自于希腊语,pachy =厚的, chilus =嘴唇)螺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它们外壳的边缘经常会变得非常厚重。还有一些隶属于此科的其它物种也是水族爱好者们所熟知的,比如:Faunus(黑蜷)以及数量众多的Brotia(川蜷螺)品种。

尾部风化:市面上所买到的螺大都是野螺会尾部风化,普通人就算从螺宝宝开始养起也没有办法保持所谓“全品”野生环境都会风化更别说人工小水体了。小螺尾部末端变白随着长大会逐渐风化。好消息是尾部风化也就是所谓“剪尾”并不影响爱螺繁殖。

就算是当真被所谓剪尾也不影响繁殖:有记录螺壳尾部缺损四分之一照样生出了螺宝宝(繁殖的关键因素是良好的营养摄入和适宜稳定的环境)

全品保持:定期补充高钙高蛋白食物、营造良好环境保持良好的水质及添加适当的GH添加剂例如赫根等。

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适合在水族箱中生活,因为它们的繁殖方式是非常特殊的。

兔螺是苏拉威西的特有种,已经发展出了一套非常特别的繁殖策略:

它们是卵胎生的,每个后代会被包裹在一个卵囊中,依靠母体子宫内的分泌物来获取营养。当小螺从卵中孵化出来的时候,它们便已经发育完成,就连它们的外壳都变得很坚硬了。有些兔螺的幼体能够在母体内成长到体长将近2厘米,这是螺类的一项记录。

当一只小兔螺出生以后,马上就会有另外一个卵从输卵管释放出来进入子宫中,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热带栖息地的环境几乎很少变化的关系。这里没有四季之分,所以也就不存在外在因素来影响到它们成功繁殖。因此,当在水族箱中饲养它们的时候,一个稳定的环境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橙兔螺一般产螺蛋为一枚,最高纪录为三枚。根据大螺的个体大小及状态,生出的宝宝大小在3MM至1.5CM不等。

螺宝宝长至能繁殖尺寸以4CM为例至少也要8~12个月,精心饲养、营养完善可一定程度缩短周期。

野螺定水驱虫

野螺定水损耗正逐年增加原因不详,可能是由于印尼渔场的打包存在缺陷。过水时需要特别留意。

可参考苏虾循序渐进的过水方法,欲速则不达。

野生苏螺一般带有小红色的寄生虫,使用盐水浸泡数分钟(一小勺无碘盐兑300ML水)安全剂量即可驱虫,或者使用英国大白片也是十分安全有效的。

苏拉威西螺是独立品种:兔螺属(Tylomelania)属于厚唇螺科(Pachychilidae) 并非钉螺不存在血吸虫。

种群现状

虽然近几年来进口数量还算稳定,但是已经青黄不接,所进口野生螺的个体也是越来越小。由于生长速度缓慢以及过度捕捞,必定影响种群数量。

好在各国玩家手里的种群数量稳定,饲育难度也属入门,种群能够永续下去。

橙兔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