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掌握钩饵子线状态:底钓四个分段,两个调目“夹逼准则”

发表时间: 2021-05-24 15:35

精准掌握钩饵子线状态:底钓四个分段,两个调目“夹逼准则”

底钓四个分段,两个调目“夹逼准则”精准确定钩饵子线状态

前面有个视频说了这个事。由于这个活对钓鱼人确定钩饵状态来说非常重要,我就用文字形式再说一次。

前面很多文章都是针对双空钩近底调钓法的。实际上,这种调钓法在实际操作上,除了调漂时不浪费那一个钩这一个优点以外,由于钩饵重量的不同,极容易使钓手困惑。比如调钓同目时,钩饵比重关系不同,钩饵状态就几乎涵盖所有灵顿情形。如果调钓不同目,就更是一头雾水了。对于普通钓手来说,就是白白浪费时间和脑子去琢磨半天。其实,完全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疑惑钩饵状态这个事上。因为两个调目就可以唯一精准确定钩饵子线状态了,钓目在这两个调目之间即可,还费什么脑子呢?

所谓钩饵子线状态,对于垂钓(不限于台钓)来说,只有四种。第一种就是钓浮,钩饵都不到底。第二种是钓台钓的灵半段。两子线均垂直受力,上钩饵悬浮,下钩饵部分到底。第三种就是钓台钓的顿半段。上钩子线垂直受力,下钩子线顺延弯曲。上钩饵部分到底,下钩饵到底(躺底)。第四种就是钓铅坠轻触底。两子线和两钩饵均躺底。

下面说说三种调目。第一种就是双钩双饵调目T双。钓目D等于T双时,就是在钓浮。第二种就是单钩单饵调目T单。钓目等于T单时,就是在钓严格精准的一悬一沉。这里的“一”指的是一个钩饵的整体。即上钩饵完全离底悬浮,不会轻触底。下钩饵完全到底(躺底),不会有一丝悬浮。第三种就是无钩调目T无。钓目等于T无时,就是在钓钩饵全到底而铅坠未触底。也就是那个“捋漂大盲区”。子线是部分躺底。


据此,我们只需要得出两个目数,钓目限定在这两个目数之间,钩饵包括子线的状态就唯一精准确定了。堪称垂钓调钓的“夹逼准则”。分别说明如下:

1,钓浮。带双钩双饵近底得出一个调目T双。比如4目。就钓这个目数。离底高度靠前文的精准找底后,通过往下捋漂的长度确定。

2,钓台钓的灵半段。先带双钩双饵近底得出一个调目T双,比如1目。再带单钩单饵近底得出一个调目T单,比如4目。两者之差就是一个钩饵整体的压漂目数Z。例子里一个钩饵整体压漂就是3目。钓目区间在两者之间,即钓1目至4目均可。即只改变下钩饵到底和悬浮的比例。上钩饵都是悬浮的。两子线都是垂直受力的,挡口明显。

3,钓台钓的顿半段。这个是多数钓友选择的钩饵状态。不但适合钓大鱼,甚至钓轻口鱼也是首选。先带单钩单饵近底得出一个调目T单,比如2目。再不带钩得出一个无钩调目T无,比如6目。两者差就是一个钩饵整体的压漂目数Z。例子里一个钩饵整体压漂就是4目。钓目区间在两者之间,即钓2目至6目均可。即只改变上钩饵到底和悬浮的比例。下钩饵都是到底的。下钩子线顺延弯曲。

4,钓铅坠轻触底。这个是钓巨物时多数钓友选择的钩饵状态。不带钩得出一个无钩调目T无,比如1目(平水或者两三目都无妨)。钓目只要大于无钩调目T无,就是铅坠轻触底了,子线完全躺底了,隐蔽性好。缺点是看不到鱼吸食钩饵时的口动信号。一般看到的是鱼吃了死口后逃窜时的身动漂相。钓目大于无钩调目T无越多,说明到底的由底面承担重量的铅坠越多。一般漂尾全目的体积都没有漂肚体积大,所以,即使无钩调平水,钓至全目,也没有一半重量的铅坠到底,还有超过一半重量的铅坠是悬浮的。也就是说,此时底面看到的铅坠是倾斜的,下端虽然触底,但是上端还是离底的。水线还是“绷紧”状态,只是绷得没有钓目少时那么紧。什么时候看到漂“倒了”,或者横躺水面了,才是铅坠完全躺底了,水线才是“松”的。

5,钩目饵目较小的调钓。有时由于种种原因用了较粗尾径的漂,而钩饵较轻,此时钩目饵目较小。稍不注意就钓浮了,或者钓铅坠轻触底了。怎么办呢?只要钩目饵目达到半目,就有办法。 先双钩双饵得到一个调目T双,比如1目。再去掉钩饵得到一个无钩调目T无,比如2.5目。说明两钩两饵总共压漂1.5目。可谓极小。钓目区间在这两个目数之间即可。即钓1至2.5目,就是保证了两钩饵里有悬有沉。也就是钓台钓的全段。(这个不妨称为垂钓的“大夹逼准则”)。

如果测得全段的钓目区间还是很小,比如,双钩双饵得到一个调目T双,比如1目。去掉钩饵得到一个无钩调目T无,比如才1.5目。说明两钩两饵总共压漂0.5目。钓1目就是在钓浮,钓1.5目就是在钓子线部分躺底。只有钓1.25目才是钓一悬一沉。这简直是自我找虐嘛!怎么办?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更换尾径较细的漂,另一个就是换用较大的鱼钩和饵料改钓较大的鱼。或者,试试使用侧流漂,在加粗的前提下还能保证与较细尾径的漂上得到同样的钩目,也就是保证了同样的钓组灵敏度。